對同性朋友好心動,我是同志嗎?-談談性傾向探索

撰文/陳禹磬

 「樹洞阿樹洞,我有一個秘密只能跟你說

  就是啊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歡上我的好閨蜜了?

  以前我們吃飯、上課都黏在一起,睡前還會講好久好久的電話,

  但是這學期選的課不一樣了,我們也就各忙各的。

  我才發現,一沒見到她我就好想她,收到她的訊息嘴角還會不自覺上揚。

  難道我是愛上她了嗎?這有可能嗎?

  我們都是女生,明明以前都還會一起討論帥哥,難道我其實是同性戀嗎?

  好多疑惑旋繞在腦袋裡,誰能告訴我,我到底怎麼了?」

性傾向是什麼?

  這些困擾,也許你曾聽身旁的友人訴苦、曾在網路論壇看過文章討論,又或許你自己曾經歷,又或是正在經歷。接下來,在思考我們是否是同性戀之前,或許可以先試著了解性傾向的意義。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定義,性傾向指的是:「一個人對男性、女性或兩性產生的持久情感,喜愛、愛情或性吸引的現象。」,其中,產生性吸引力是性傾向中很重要的要素,我們可以進一步將性吸引力分為三個向度,分別是認知、情緒及行為層面,即我們對自己的性傾向身分認定,與同性、異性互動時感受到的情緒吸引,及與同性、異性間的性行為來進行探討。此外,研究亦指出大多數人難以決定自身的性傾向,也就是說我們難以透過理性、意志,去決定、改變自己想成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或其他性傾向的認同狀態。

性別光譜

  看到這裡可能你會好奇,如果對同性/異性感受到情緒吸引,但沒有想發生性行為的想法,這樣又該如何歸類呢?這裡我們可以透過「性別光譜」來進一步探索!性別光譜最早是由金賽提出的概念,金賽將性傾向分為七等份,多數人依其受同性/異性吸引的程度不同,散落於光譜中間的五等份,僅有少數人是光譜兩端完全的同性戀或完全的異性戀。

  在我們對自身的性傾向感到迷惘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光譜的概念,來為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喔!例如:若我們還難以快速地認定自己喜歡同性/異性的程度,我們可以利用前面介紹的「認知」、「情緒」及「行為」來思考。我們可以在白紙上畫出三條帶狀的光譜,一端是同性、一端是異性,然後想一想我們受到同性/異性情緒吸引的程度、與同性/異性間發生性行為的行為與想法,最後再回到我們對於自己的性傾向身分認定,思考看看會落在光譜中的哪個位置。或許畫完的結果如你原先預期,又或許在定位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發現,無論如何,更重要的是:如何接納、認同如其所是的我們。

性傾向流動性

  「可是…我以前只喜歡過異性呀?性傾向是會變動的嗎?」

  根據研究指出,性傾向的確是有可能變動的喔!而且,在不同的性別、性傾向群體、性關係形式及年齡間有所差異,對照之下,在女性、非極化性性向者(意即非完全同性戀或完全異性戀者)、開放式關係及21-26歲年齡間,具有較高的性傾向流動性。不過,大部分的狀況下,性傾向仍是一個長期、穩定的人格特性。

文化因素

  在我們的社會裡,大多數人仍視異性戀為社會主流,人們經常被預設為是異性戀個體,逢年過節女性/男性被詢問「交男朋友/女朋友了嗎?」是極為平常、一般的。因此,性傾向的認同與形成不僅僅來自於對自我的認識,同時也深受社會脈絡的影響,例如:社會對各種性傾向的態度,社會常見的交往型態、婚姻制度規範及傳統期待等等。當社會對於多元性傾向的態度是包容、接納的,我們對於自己的獨特性、對自我身分的詮釋,便更能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之。

結語

  在面對性傾向可能發生動態改變歷程時,感到懷疑、困惑,甚至是有一些焦慮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因為答案並非只有「是」與「否」兩種選擇,而更可能是介於是與否之間的灰色地帶。或許不一定能夠很快速地得到一個明確、肯定的解答,但那也沒關係,期許我們能在其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並能學習欣賞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模樣。

當我們增加了拓展了對於性別的視野後,我們方能從了解自身而推展至尊重接納他人,進而建構出一個具有包容力與接納尊重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鄭穎澤(2016)。性傾向流動性之文獻回顧。婦研縱橫,(104),49-63。
劉安真、程小蘋、劉淑慧(2002)。「我是雙性戀,但選擇做女同志!」~兩位非異性戀女性的性認同形成歷程。中華輔導學報,(12),153-183。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認識同志。https://hotline.org.tw/boo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