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懷芝
「鄰近畢業了,我還不知道以後可以幹嘛…」「別人好像都對自己的未來很有想法,我什麼都想不到…」「剛進大學,未來會如何好像離我還很遠…」
進入大學後,類似的聲音是許多人心中的共鳴: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不同於高中以前的生涯轉換,依據考試成績或離家遠近就能大概決定接下來的學校,大學生的生涯更有彈性、自主性也提升了不少,只是當人生道路從簡答題成為申論題時,一時不知從何開始好像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說畢業後,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是道申論題,讀大學就如同為答題做準備,累積「答題實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這個階段中,透過各樣的機會認識自己、探索未來方向,並且建立合適的心態,來豐富答題能力。
現在的世代中充滿變化、不確定、複雜與模糊,讓人不容易預測未來。生涯混雜了個體、他人、環境與世代變化,包含了可預期、有秩序的發展與意料之外、突發的可能。在人的一生中,有些時候能夠照著規劃的人生,達到某些目標,但更多的時候,會有預期之外的情況,需要修正當下的生涯方向。回顧2019年底開始的疫情,正是預期之外的變動,導致原先的學習型態、工作方式產生變化,遠距下生活模式帶來新的生活樣貌,也讓人在思考未來方向時,多了一種選擇,能打破空間上的限制,互動的可能性增加。
回應變動與多種樣貌的生涯,心理學家整理了四種人們面對生涯選擇時可能的情況:
(1)單一目標的生涯、工作選擇。
(2)在幾個選項中猶豫。
(3)重複的做出相似的生涯選擇。
(4)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意料之外的變化。
在四種情境中,前三種類型比較容易預測與想像,第四種反應了面對不確定的態度。舉例來說,一位的學生以「擔任教師」作為志業,決定要成為教師就不再思考其他生涯出路,這是第一種情況,專注地朝著教師應備的能力、技能努力,需要面對教師之路的種種挑戰;其二是擺盪在考「教師」或「公務人員」的選項間,因兩種職業都有吸引人之處而猶豫不決;第三種情況說明生涯探索中從過去至今的選擇模式,會傾向穩定、安全的選項:選填志願時,按成績選擇一定會上的學校、較少從事刺激的活動、喜歡規律的生活等。而第四種開放的態度,表示接受生涯的複雜與變動,思考豐富的變化與創造的可能性,並且明白人的掌握是有限的,了解多次的嘗試與失敗是正常的,不會期待所有計畫都一定會實現。
在變動的世界中,可以嘗試如此面對生涯:
1. 開放的態度:
允許自己更有彈性,提醒自己不要過早的下定論,不要認為自己在某項生涯選擇上一定會失敗/一定搞砸。以彈性、開放的態度向自己喊話,比較客觀地看待生涯的變動,「現在還不會,不代表我不行!」、「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調整與多次嘗試是很正常的!」
2. 好奇心:
帶著好奇心看待未來,將猶豫、等待機會降臨的被動狀態,轉化為從內發出的期待,如冒險般探尋未知,去好奇「如果我去嘗試了,會發生什麼事?」「這和我原本想的一樣嗎?如果不同,那會是什麼樣子?」這樣的態度是充滿力量的!
3. 小行動大改變:
在生涯中,小事件常常會帶來生涯重大的轉變。可以鼓勵自己聚焦現在可以做的小事上,也會反映個人獨特優勢特質,因為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每件事情都有意義,自己的參與、特質、內在的渴望,這些部分讓人更貼近感興趣、好奇的事物上,累積成為生涯轉換的資本。
4. 反思回顧:
有些時候身在當下比較不容易明白所做的事情與未來的關聯,但是當經歷之後,回頭看看當時的作為,能夠恰如其分的理解「當時的行動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因此,當感到內在有一股動力、一絲心意讓自己想試試看的時候,就跟著感覺走吧!
5. 尋找模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涯也是如此,片段、短時間的看待生涯狀態會有些無法預料;如果將時間拉長來檢視,或許能看見指引自己的生涯召喚力量,重複在生涯發展中,認識自己面對生涯的習慣模式,可以更有意識的選擇,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來探索、實踐自己的生涯道路!
無論是幾年級的學生,在充滿不確定的世代,完全的抓住生涯規劃顯得太不合理,而等待機會的降臨也有些天方夜譚,若從尋找心中的意義與價值,探索未來的可能性,或許能更貼近自己渴望成為的樣子。以開展小行動出發,每多一份好奇與冒險,就多了一份力量,豐厚生涯的資源,可以激發內在的力量,更加肯定自己所經歷的,以期待的眼光看待挑戰與機會,在變化中保有安適、平衡來迎向未來。
參考文獻
王玉珍(2018)。優勢中心生涯諮商與生涯召喚之諮商效果與影響經驗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2),19-50。https://doi.org/10.3966/172851862018080052002
葉寶玲(2012)。初探生涯混沌理論及其在生涯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48(4),18-25。https://doi.org/10.29742/GQ.201212.0003
黃素菲(2016)。後現代的幸福生涯觀:變與不變的生涯理論與生涯諮商之整合模型。教育實踐與研究,29(2),1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