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無邊:聆聽內心召喚

撰文/龔蕾

「朋友拉着我一起去報名教育學程,試試就通過了,就轉去教育方向了」、「那時剛好人力公司回信說空缺,反正我也没事,就去看看嚒」,諸如「試試」、「剛好」都是意料之外的事件,原本不在生涯規劃中,卻開啟新的生涯方向。葉寶玲(2012)提醒我們,對自我特質、興趣充分了解之後,我們依舊無法確保做出最好的生涯選擇。恰如蝴蝶效應般,生活世界的小事常對生涯產生意料之外的深遠影響。於是乎,我們可能會疑惑,意料之外的事件多不勝數、無法控制,生涯是不是會因此出現失控的局面?那生涯還可以規劃嗎?

與父母所成長的時代相比,二十一世紀的求職生活將遭遇更多的意外事件。Pryor 與Bright(2011)對當前工作世界的描述有助於我們了解這種現象。溝通無國界,社交媒體上偶然間的一次互動,就可能影響自不同國家的友人的生涯決定。諸如工作形式多元化、高科技產業創新高速發展等特徵,青年所經驗的生活世界將更為不可預測,變化必然成為影響生涯的重要因素。

隨著我們所經驗的意料事件越來越多,不確定感也將越來越多。而這份不確定的感將會對你我之後的生涯產生進一步的影響,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們可能會在不確定感中迷失,對自我的限制、渺小產生害怕,進而對生涯產生不可控的深層焦慮;另一方面,我們可能因意識到自我的限制而變得更有彈性,嘗試開放接納生活世界中的種種機會。就前者而言,我們會嘗試以更為嚴密的規劃來獲得控制感,或是完全放棄生涯規劃,以達到徹底消除焦慮與恐懼的目的;就後者而言,我們會嘗試在生涯規劃中融入彈性,開放自我,允許機會在規劃中發揮正向作用。回想一下,你曾經使用過何種方法呢?而將來又想嘗試哪種方法呢?

誠如前文所言,當前生活世界在本質上是變化的,不確定感已然是隨影隨行。不確定感代表着人類對自身渺小的害怕,對世界不可控的恐懼(Pryor & Bright,2011)。當我們越想要控制這份不確定感,焦慮與恐懼反而會越來越多,而結果註定是更多的不可預測。儘管我們試圖想要控制它,然而,生命經驗卻不斷提醒我們,生涯不會完全按照所規劃的路線去發展。

因此,與其將不確定感作為敵人而加以控制,不如反過來,與不確定感做朋友。當我們因不可預測而感受到渺小與害怕時,不妨也了解其正向影響。它們讓我們看到,生涯無邊無界,人類無法預測,但它們也帶給我們希望,一份讓追求心中渴望得以成為可能的希望。恰恰是因為不可預測的存在,我們才能夠在無邊無界的生涯中摸索各種可能性(possible),而不只是尋找那些適合自我特質的選項(probable)。在這份摸索中,順著內心聲音摸索心中渴望的實現方式,得以成為可能。這種可能打破了人類在宇宙面前的渺小,相反的,我們在追尋內心渴望上獲得更多自由。以「斜槓生涯」現象為例,工作不再只局限在單一種類上,我們心中的渴望得以在其他工作類型上實現,展現豐富色彩。換句話說,這便是一種,在無邊生涯中、自由實現內心渴望的實踐形式。

恰恰是因為不可预测的存在,我們才獲得更多自由與空間,得以傾聽內心的聲音。不同于以往的世代,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更為強調生命意義、與他人的聯結(Pink, 2005)。因此,傾聽內心的聲音,實踐心中的渴望,摸索其中的生命意義、創造與他人的聯結、發揮自我能力,這些依然成為影響你我更為重要的內容,為了實現這些內容,接納變化即為事實的現狀,聽從內心聲音的指引,在生涯規劃中融入彈性,開放允許機會的自然流入。如此,你我才能在生涯規劃中獲得更多自由,實踐心中的渴望。

在當前的生活世界中,你我所經驗的生涯因獨特時代背景而呈現更多不可預測性。一切不再是恆定不變的,小事件將對生涯產生蝴蝶效應般的深遠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嘗試在預測與不可預測、限制與自由、無邊無際與內心聲音間跳躍,摸索平衡之道。生涯本是無邊,亦為不可預測,然而,我們可以選擇以一顆自由的心去聆聽内心聲音,打破這份限制。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是你我的因應智慧。


參考文獻
Pink, D. (2005). A whole new mind. Sydney, NSW: Allen & Unwin.
Pryor, R. & Bright, J. (2011). The chaos theory of care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work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NY: Routledge.
葉寶玲(2012)。初探生涯混沌理論及其在生涯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48(4),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