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兩性交往的藝術:「非關性別」

撰文/楊嘉玲

如果我問你:「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你或許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出來…

如果我問你:「你是男生還是女生?」你或許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出來,但我若繼續問:「你是怎麼樣的男生還是女生?」,你可能就會需要思考良久,而絕大部分的人會以一貫自然的態度,用最標準的方式回應道:「我是一個認真、負責、理性、獨立、勇敢、堅強的男性;或我是一個溫柔、體貼、善良、溫馴、感性、喜歡陪伴的女性」。

其實沒有所謂對與錯、好與壞的答案,這些回答可能都只是反映出社會對於何謂”好”男人或”好”女人的期待,在長時間無意識的潛移默化作用下,我們吞入了許多傳統禮教對性別所刻劃出的刻板印象,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ubtypes),指的是一種人們對於男/女性個別屬性所抱持的信念,例如男性應該是具邏輯性、攻擊性和男性氣概的;反之,女性則應該給人溫柔、順從和脆弱的形象。

人們往往帶著許多的性別刻板印象而不自知,此乃因一般人很難清楚的知悉自己對於性別有哪些成見或偏見?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這些觀念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被複製與強調著,雖然今日已經是一個多元且開放的社會,可是這樣的刻板印象卻會如鬼魅般的出現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使我們成為一個”應該” “理想”的男性或女性,而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與特質。在此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影響
來自於何處:

(一)媒體上的兩性形象

藉由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出版業等大眾媒體會傳遞有關男性與女性本質的訊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人們對性別的知覺,例如:在廣告中,有 70%的男性是以專家的姿態出現,但有 86%女性則是產品的使用者,這樣的訊息無形中透漏著男性是聰穎、權威的,而女性只能(或偏好)進行簡單、一般的活動。此外,在教科書中,為人所讚揚的楷模幾乎清一色是男性,女性的出現通常在從事家庭工作。

(二)文化與個人刻板印象

文化刻板印象(cultural stereotypes)是指大眾媒體、宗教教義、藝術、與文學對於性別所傳達的信念,例如在回教國家女性必須將面容隱藏在頭紗之後,不能輕易暴露在外,但男性卻可因個人財富擁有兩位以上的妻子。而個人刻板印象(personal stereotypes)是指個人本身對男性、女性等族群屬性所抱持的信念。刻板印象所呈現的內容,通常是最能代表兩性的一般人格特質,例如:獨立的、依賴的、理性的、感性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跨文化研究中發現,性別刻板印象的核心因素在許多國家都是非常相似的,例如西方與東方都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只是中毒程度不同。

(三)性別次類型(gender subtypes)

人們對於兩性常會建構出不同的次類型形象,一如我們不會把所有女性皆想像為同一模樣,而是將之作細部分類,如:母親、家庭主婦、職業婦女…等。換言之,個人會對擁有不同特質的男性或女性形成某種特定的觀念和看法,且與社會所認可的價值產生交互作用的影響。例如:一想到醫師大多會想到男性,而護士多為女性,加上社會對這兩種工作分別有著不同的評價和看法,長久下來會拉大兩性對自我和工作的期待,使其在生涯規劃或人際互動上造成很大的差異。

毫無疑問地性別刻板印象也會對親密關係造成影響,並隨著關係的進度發揮效用。你是否也曾經想過,為什麼你的感情總是像一齣齣劇情不同、劇本相同的愛情肥皂劇?在你遊走於不同的男女主角時,似乎都能預測怎麼開始、怎麼起爭執、又怎麼結束。

當你愛上一個爽朗的女孩,在蜜月時期,她的口無遮攔是率直,她的好動是活潑,她的健談還能幫你拓展閉鎖的人際關係呢!但蜜月期總會結束,曾幾何時,率真變成不給你面子,活潑變成不安於室,連當你的外交部長都會被當成即將紅杏出牆!?男人啊!你是不是得失憶症了,當年你不就是愛她的爽朗嗎?怎麼突然之間就開始要求女人”應該”要溫柔婉約、清麗可人?

女人們,你們有犯類似的”症頭”嗎?當你愛上一個喜歡在家裡洗衣燒飯、相妻教子的男人時,你不也得意自己愛上一個新好男人嗎?如果在百貨公司誘人櫥窗前,你開始有一絲自己另一半不夠有”出息”的惆悵。多麼諷刺啊!從天作之合變成天作不合!到底”情”為何物呢?在一個人身上,卻有兩套不同的標準。

或許這些都是性別刻板印象在作祟,使我們忘記了伴侶本來的面貌,卻希望將伴侶改造成我們自己所期盼的樣貌,因此親密關係中有許多的衝突是來自於對彼此變質的認識,使原本相許的優點變成爭執的源頭。然而,感情若是兩人的事,首要之務應該是確認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為何?而非盲目的被外界的看法干擾。或許就能跳脫出對關係重複性、無意義的追求。

愛他/她,就接受原本的他/她。


參考資料
張滿玲譯(2003)。Shelley E. Taylor, Letitia Anne Peplau & Davied O. Sears 著。社會心理學。台北:雙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