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邊界:人際關係中的獨樂與眾樂

撰文/曾于珊

  「哎,我待會可能來不及到教室上課,我睡過頭了,你可以幫我點名嗎?」
  當朋友有件事拜託你而你感到勉為其難,答應對方的當下,你心裡想著:這不是第一次了,萬一代點名被抓到,我會被老師追究、扣分,這是你的學分,為什麼是我要幫忙拿到?

  「哎,可以陪我出門喝杯嗎?我失戀了,想要有人陪我聊聊天。」
  當你在睡前又收到朋友的訊息、表達需要人陪伴,然而你已經洗完澡、睏意襲來,隔天又有早八,其實想裝作沒看到但還是立刻回覆訊息:恩好,十分鐘後在酒吧門口碰面。

  以上對話,你曾在哪刻遇到過呢?發生這件事的當下,你曾想過自己想要這麼做又或者想要和對方說說自己的想法嗎?當下的自己不太確定這麼做對自己而言是否正確、恰當,同時也感到不舒服。所以,哪種與他人互動方式能讓自己感到自在,也是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其實這與你的人際界限有所關聯,隨著你的、對方的人際界限樣貌不同,便有不同的互動模式,讓我們先來瞭解人際界限是什麼吧。

什麼是人際界限?

  人際界限,我們能想像成國家與國家間的領土劃分,好比飛機要飛過他國領空時必須事前通知,否則將會被驅趕、攻擊。換言之,也是你與他人之間地域區別,它有助於定義你是誰,當要做決定時能知道自己要什麼或不要什麼,你也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討厭什麼。人際界限有助於你在關係中定位、避免受傷,它也時常與自我分化共同討論,那自我分化又是什麼?

  自我分化是源自於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Bowen認為家庭是情緒的單位,情緒困擾是因著個體與他人關係距離的遠近、緊密程度而展現。自我分化程度說明當你面臨他人的情緒展現時,是否受對方情緒影響而引發你自然而然地做出特定的回應,而這個回應的當下也可能引起你的不適。而自我分化程度能分成三種:高、中、低,分化程度越高,辨識自身與他人情緒、想法的功能表現越佳,有助於你面對壓力時不易受自身自動化情緒牽著鼻子走。

  自我分化讓我們有機會從過去、從家庭來探討自己現今的人際界限樣貌,試著從那條隱形的界限瞭解自己是否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分辨出自己的想法、感受程度為多少。

一探我的人際界限

  讓我們從自我分化來進一步瞭解人際界限的樣貌,三種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別在人際關係中如何展現:。

1.高度分化者:清楚自身價值觀及個人信念並依循,面對事件當下的情緒能尋求冷靜方式,理性、有邏輯去協助自己因應情境,觀察環境與周遭人際關係。

2.中度分化者:有明確價值觀及個人信念,但過度在意他人眼光而難以抉擇。

3.低度分化者:容易討好、依賴他人,害怕獨立做決定。

  你覺得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呢?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想人不能如此被分門別類,我就必須要獨立自主而不能與他人同在嗎?這樣的疑問,可以從Bowen的理論假設中有所了解:人有兩種內在驅力,一為人會學習獨立、依循自身的想法及感受並行動,二為人會趨向群體、他人及家庭保持情感連結。如此也說明,在人際關係中,你會期待自己是某個團體的成員分享、關照彼此生活,但同時也希望保有自己的空間及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因此,擁有自在的人際界限能讓你在關係之中保有自己選擇的權益,也讓你與對方一起生活。

那,我要如何擁有自在的人際界限?

  我們能透過以下兩個練習,認識自己的人際界限後再找到自己感到自在的人際界限:

1.自我紀錄:當你發現自己在回應對方的當下是感到不自在、想婉拒對方時,你可以記下當時的想法、感受,並且寫下你希望對方給予的回應。從自我紀錄中你將發現,哪些是你自願在關係中付出的,哪些是你勉為其難的行動,這麼做帶給自己的感受又是什麼。

2.找一個信任的對象,練習說出你的想法、感受:找一個信任的人談談紀錄中你希望對方回應的內容,透過他人的視角讓自己瞭解這樣的表達對人際關係有什麼影響。這樣的練習也有助於緩解你心中的擔心,擔心自己將未說出口的需要表達後,對方的回應讓你無所適從,甚至關係破裂。

  當你擁有健康的人際界限時,你是瞭解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在與他人互動時能表達自身需求與感受,也能尊重他人的需求與界限。當你感到疲倦時,你能表達自己需要休息的需求並拒絕他人不合理的期待。你能在人際關係中與他人親密互動、享受眾樂,同時保有自主性、享受獨樂。


參考文獻
王鑾襄、賈紅鶯(2013)。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輔導季刊,49(4),27-3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9966822-201312-201312170031-201312170031-27-39
盧宜蔓(2010)。人際關係與人際界線。諮商與輔導,(298),2-4。https://doi.org/10.29837/CG.20101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