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體做好朋友~談身體意象的壓力與調適

撰文/賴姳臻

夏天,是小禎最有壓力的季節,看著身邊同學的纖細身材,小禎總抱以羨慕的眼光,即便同學們覺得小禎並不胖,但她對於自己的身材總是不滿意,也習慣往自己身上挑毛病

上述例子你熟悉嗎?這些例子常發生在你我之間,關於小禎對於自己外表的期待與內在的對話,均與「身體意象」有關。接著我們來談談何謂身體意象,以及如何調適身體意象所帶來的壓力。

一、身體意象是什麼?

話故事裡,皇后常面對著魔鏡端詳自己的容貌,也時時檢視與確認是否夠美,你呢?是否內心也有一面審視自己的魔鏡?這樣的一面魔鏡,映照的是我們對於外貌的要求,以及身體意象的概念。

身體意象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主觀看法與判斷。一直以來,隨著社會潮流與媒體傳播,「高富帥白富美」、「瘦即是美」等強調外在條件的觀念深植人心,外表被我們放大檢視,一些關於臉蛋是否夠小夠鵝蛋、眼睛是否夠大夠明亮,均成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也因此,微/整形已成為時代風潮下的超夯產業,手機裡必備修圖軟體,更反映出我們對於外貌的焦慮與期待。

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青少年與大學時期正處於自我認同階段,個人對於自己身體的滿意與認同程度,將直接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們難免會重視外表,使自己的容貌出色能更增添信心,在交友與獲得青睞的機會也更提升。對自己身體看法的良窳,儼然成為一種交友指標與自信來源。

二、身體意象的形成與影響

身體意象的形成,除了來自個人的價值觀外,更可能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人際同儕的學習

同儕的模仿與相互學習是形成自我身體意象的重要因素,藉由同儕間的互相模仿與學習,以獲得群體認同與歸屬感。此外,人際壓力亦與身體意象的形成有極大關連,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體型的看法與批評,或者過去曾因體型或外貌而有被嘲笑的經驗,都容易使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外貌感到挫敗。因此,許多人會藉由讓自己的外貌符合社會化標準,以提升自己在社會領域中的價值。

然而,雖改變了外貌,但內化對於自己的諸多批評卻可能未曾改變或動搖,內化的壞我可能成為自我的核心,形成對於自我持續不斷的苛責與要求。

媒體傳播

媒體不斷傳播的「瘦即是美」觀念深入人心,「模特兒化」身體意象成為身形的自我標竿與追逐,從最早的媚登峰減肥瘦身廣告,一直到蔚為風潮的微整型、微體雕,以及歷久不衰的塑身衣廣告等,業者販售的雖然是商品與療程,但同時在跟社會大眾宣揚與販售他們對於身材的期待與標準,這些期待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思維裡,成為身體意象的來源。

既知身體意象的形成是受到個人與外在社會建構之影響,若我們不加思索就把這些標準套在自己身上,可能會以不適當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身材外貌,包括過度節食或激烈運動,甚至,身體意象的極度扭曲,更可能發展成飲食疾患,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三、身體意象與壓力調適

身材意象是一種主觀的經驗,我們如何看待身體,與現實客觀經驗時常有所落差。檢視對於外貌的挑剔,或許與對自己根深蒂固的不滿意有關,即便在他人眼裡,我們其實已經夠好了,但對於自己的批評與覺得不足,通常與我們不能接納原本的自己有關。因此,如何建構更正向與適切的身體意象,可以從好好愛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做好朋友開始。

學習接納及更珍愛自己

個人價值非僅建構在外在樣貌上,學習看見自己的內在美好,打從心裡接納自己、珍惜與愛自己,美並非建立在「為悅己者容」,更要能悅己,打從心裡喜歡與愛自己,也才能由內而外的散發真實美。

學會對於自我批評喊停,發掘自己的優勢

不管自我批評的聲音來自何處,可能來自早年原生家庭經驗的內化,又或者來自社會因素的影響,均成為我們用來衡量自己的尺規。試著停止這些批評,試著不被這些標準所綁架。

著重適度而健康的外在管理

著重適度而健康的外在管理可提升個人自信,但需留意並非病態性的強迫。筆者猶記若干年前一則新聞報導,美國某知名醫院推行的減肥計劃,強調在減重的過程中,並非專注於體重機上的數字,而是一種生活形態的學習,透過生活形態、運動、對自己身材的態度、人際關係、營養的學習,達到身心的健康,提升良好的身體意象與自我概念。

瑞典知名連鎖服飾品牌 H&M,最近停止為模特兒進行修圖,在最新的泳裝目錄上可以看見他們的手臂、汗毛、肥胖紋等,此一呈現是對美的顛覆,有別於過去近乎完美的呈現,強調的是自然與真實,而不是缺點與掩蓋。活出自信美,而非典型美或標準美,讓我們更愛自己與接納本然的自我。


參考文獻
吳佳慧(2014)。國中生社會文化因素與身體意象、自尊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