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第三者—三人不成行

撰文/陳煒

你是否,意外落入了三角關係的謎題裡。好像電影裡的情節,發生在你身上,而你卻不是電影裡的那個主角,可以在兩個小時的劇情裡得到解答。

希望本文能夠帶給你一點幫助和一些新的想法。

釐清定義

根據較為嚴謹而狹義的法律定義,「第三者」是指本身已有配偶、或者自己雖無配偶但明知他人已有配偶,然與他人建立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妨礙他人正常婚姻關係者。但是廣義來看,則不管對方已婚或未婚,只要插足他人情感都稱為「第三者」。現在的社會傾向採用廣義的定義來認定第三者。

破除迷思

不論你是在關係中的哪一個角色,當第三者介入了兩人的感情,所形成的三角關係就變成了需要去處理的謎題。儘管兩人的感情因為第三者的出現而受到影響,「受害者、加害者」的善惡二分法必須要重新考量,因為那是三角關係謎題裡的一個陷阱。本文並非要為第三者開脫,但客觀的去觀察及思考三個人的關係及角色,才能將自己從這個謎題裡掙脫。

第三者並不一定是三角關係中最得逞的那個。因為他們背負著許多來自個人、家庭、社會道德的包袱。第三者,許多時候倍受批判,被貼上破壞別人感情的標籤,在這種情形下,很難找到傾訴的管道。周春林(2002)就曾說:「『第三者』,在平常人眼裡,是『不道德』的代名詞,是可恥的象徵,但是局中人往往不一定如此認為。我們認為,對「第三者」的區分和評價不能一刀切。歷史上不乏這樣的冤案,我們總愛把某一類人歸類為可恥者,然後一旦遇到此類人,就不管實際境遇如何,一棍子打死,這樣我們就容易犯絕對化的錯誤。」

簡春安(民 80)在所著的《外遇的分析與處理》中,用吸力和推力來解釋外遇的成因:外遇是因為原配偶的推力使然,而第三者的吸力助長了外遇的形成。在這裡,不管是吸力或推力,都是以出軌者為中心去思考。這種邏輯思維也是危險的,在此出軌者化身為沒有行動力、缺乏思考能力的被動體,在另外兩人的一推一拉間身不由己的挪移。給了出軌者出軌行為一套合理化的說辭。

若把注意力放在三個人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非將重點放在其中一人或兩人身上,將可以避開憎恨或不甘心的情緒循環。出軌者與第三者固然有傷害到原情感的責任,元配(或出軌者的原伴侶)亦要重新思考自己與出軌者情感關係的樣貌,從多方面去考量然後做決定,而非把對於事情的認知套至由刻板印象所產生的假想之上。

回歸原點

首先給自己一點空間,不要直接把自己放入棘手的劇情及情緒裡面。要了解自己的狀態,才知道要往哪前進。我們需要放下防衛,勇敢面對自己的想法與感
受 「我想要的愛情是什麼?我擔心什麼?」也問自己,是否真的懂得對方的需求?「一個巴掌拍不響」,關係的問題通常是兩人共同製造的。

如果是伴侶出軌,也可以問問自己,自己是否也為這個出軌事件埋下了伏筆。自己是否喜歡吹毛求疵;或是否常常覺得伴侶永遠不夠好;或是消極破壞,常說:「好,但是…。」;又或熟知對方弱點,喜歡命中其痛處。當然,你可能認為上述這些皆非出軌的理由。但可以回頭想想,是不是可能有那麼百分之一的責任在你身上。想得足夠充分之後,再找伴侶談出軌的事情。談的時候,盡量不要從模糊的問題切入 (ex:你還愛我嗎?) 也不要急於得到承諾 (ex:答應我,你不會再跟他見面了!) 從伴侶的感受著手,你將可以得到更多的資訊,好做為日後採取行動的基礎。

從原點重新準備好、再出發

假使你在愛情中受挫了,更應該好好的愛自己。假使你覺得徬徨無助,那請你抬起頭看看有什麼資源可以使用。是否有家人朋友可以支持你,是否有學校資源(ex:學輔中心)可以做為你前進的輔助。整頓好,下了決定就盡早去執行。可以想想,如果這已經不是你要的愛情,可以怎麼去做;如果你決定要去修復破損的感情,又可以怎麼做。延長下決定的時間也許可以讓你想得更清楚,但請記得,猶豫不決也可能會耗損你的精神,讓你錯失採取行動的最佳良機。這個道理也同樣可以應用在出軌者與第三者身上。任何人都值得擁有幸福的愛情,願我們都有足夠的勇氣對抗突如其來的風雨。


參考文獻
王沂釗、陳若璋(2010)。大學生親密關係暴力:其性質與實務工作處遇能力之分析。嘉大家庭教育諮商期刊,10,1-29。
內政部(2012)。高中、職及大專青年親密關係暴力實驗計畫成果報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姚淑文、溫筱雯(2010)。開心談戀愛理性談分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姚瓊桃(2013)。大專青年的約會暴力經驗與因應策略初探。中華心理衛生期刊,1,1-31。
楊芷菱譯(2002)。遠離危險關係。台北市:張老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