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相愛、想愛,卻不能好好愛?找回彼此親密與安全的感受~

撰文/羅迦馨

在一個寒冷飄雪的冬日,森林裡幾十隻刺蝟冷得瑟瑟發抖,為了取暖,牠們想要靠近彼此,又會不斷被對方的長刺弄痛,很快各自散開,但天氣實在太冷了,刺蝟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卻因忍受不了尖銳的刺不得不再次退開,就這樣來來回回,刺蝟們不斷在受凍與被刺中痛苦煎熬,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能夠相互靠近取暖,又不致被刺傷的最適距離與姿態。

親密關係五階段

猶如刺蝟取暖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蘇珊•坎貝爾(Susan Campbell)提出,一段親密關係的變化會經歷五個階段,分別是浪漫期、權力期、穩定期、承諾期和共同創造期,在不同階段的過程中,雙方會經歷不一樣的情緒變化,以及相處模式的改變。

首先在浪漫期中,雙方因為彼此的好感相互吸引,享受追求與曖昧的氛圍,隨著認識的時間越久,有些伴侶可能開始發現對方和「自己想的、期待的」不太一樣,因此矛盾、衝突、吵架、責備、冷戰隨之而來,兩人進入權力期,彼此在「我」與「我們」之間想要掌握更多的控制權與自主性,唯有安穩度過「權力爭奪期」才有機會邁向自在、接納、包容與充滿安全感的穩定期、承諾期與共同創造期。

好的親密關係,來自彼此安全的情感連結

親密關係包含自我表達、願意向對方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能深入關懷對方、對於彼此的靠近感到安全與自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情感和愛的主要成分就是情緒,在親密關係中的彼此,若能感受、理解彼此的情緒想法,就能建立相互信任、安全的情感關係。

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覺得對方好難相處的時候,通常不是因為缺乏溝通技巧或是性格缺陷,真正使親密關係陷入麻煩的是兩人表達情緒的方式陷入了僵局,當兩人卡在不開心的情緒狀態中,又重複使用僵化的方式來處理彼此的衝突,便會一再經歷失望、憤怒、受傷。

那麼該如何找到嶄新、具有建設性的互動方式,形塑正向的「情緒經驗」呢?

小芳發現志明在每次吵架時,都變得很冷淡、不愛說話,當志明一不說話,小芳就更火大也很無奈,更加用力地想跟志明溝通自己的想法。小芳覺得志明應該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啊,但志明就是毫無回應,讓小芳覺得心力交瘁,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有一天小芳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她鼓起勇氣向志明坦承她感到無助、無奈以及不知所措的心情,志明在小芳展現真實的情緒想法後,也向小芳娓娓道出他在這段關係中的不快樂與挫敗感;原來志明覺得小芳在吵架的過程中總是不斷挑剔他、否定他,讓他感到很受傷,覺得自己很沒用,因此漸漸用冷漠與退縮來保護自己。

當小芳理解志明的情緒感受後,便停止用挑剔嘮叨的方式對待志明,讓彼此有機會表達出內心的想法與情緒感受,促成雙方互動的改變,轉變為親近、有回應、有交流的狀態,進而建立安全的情感連結。

建立安全、信任的親密關係,有三件事情我們可以開始練習:

一、練習自我覺察與看見自己

當小芳願意看見自己內在的無助、無奈時,自我覺察會成為改變關係互動的第一小步,當我們看不見自己,就會覺得一直卡在被迫無力的狀態而動彈不得。

二、練習停止消極與主動改變

當小芳停止消極的說:「我好心力交瘁」、「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開始讓自己擁有更多的主動選擇權,轉向「我可以試著跟志明談談」、「我能跟志明自我揭露真實的感受」、「我會聽志明說說他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讓彼此的關係不再只能卡在僵局,而是有機會鬆動與改變。

三、練習接納與包容彼此

當我們嘗試包容與接納,或者停下「我要這樣」、「你應該那樣…」等非如此不可的訊息,就在關係中增加更多彈性空間。當你我願意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態、接納對方的真實樣貌、讓更多的可能性流露在彼此的關係中、去包容理解彼此的不同,就會發現看懂自己、看懂對方,就能看懂彼此的關係,為雙方建立信任、安全的親密關係。

親密安全的情感連結,是你好我也好的共好關係

再相知相愛的伴侶,仍是來自不同家庭、不同成長背景的兩個獨立個體,進入親密關係的根本需求就是希望彼此能夠好好相愛,而要回應這份愛的需求,就是從兩人有共識的狀態開始出發,從「我要你怎麼樣……」轉到「我們一起決定……」、「我們都喜歡……」的共好狀態,才是真正對彼此都好的需求滿足,因此,當我們覺察看見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問問對方,對方的感受與需求是什麼,一旦對方的需求被滿足了,對方也能自然而然回應我們的需求,彼此共同營造在關係中信任與安全的感受,進一步建立自在舒坦的親密關係。


參考資料:
Susan M. J.(2011)。情緒取向 VS.婚姻治療(劉婷譯)。張老師文化。
趙慈慧、江文賢、吳若女(2014)。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天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