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悲傷—失去戀情、不失去自己

撰文/林育甄

我是一個開朗大方的男生,從小就蠻擅長跟女生聊天。上了高中之後,身邊的朋友開始談戀愛了,同時,自己也和一個女生越走越近。一開始其實覺得對方蠻普通的,但是認識越久,越發現她是很不錯的女生。她開始會關心我,週末偶爾連線打遊戲 ,我漸漸覺得她的笑容很可愛,自然而然地,我們便成為情侶了。

多虧她常常拉著我一起讀書,我們考上同一所大學。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相處充滿了爭吵,我發現自己沒有辦法達到她的要求。她希望我週末不要一直打球,可以跟她出去約會,可是我常覺得在外面約會很花錢;或是希望我不要一直打遊戲 ,睡前可以跟她講電話陪伴她入睡⋯⋯這些要求逐漸讓我覺得這段關係讓人窒息,我很想成為她理想的男友,但發現自己很痛苦,真的做不到她的要求,最後,我們在一次吵架中分手了。

雖然分手是我提的,但還是覺得很難過,我在朋友家住了幾天,因為只要一個人待著就會想哭。跟朋友待在一起,喝酒、打遊戲一整晚,或是夜衝去武嶺,只想裝作一切沒事地繼續生活下去 。朋友偶爾看到我恍神的樣子,會跟我說「 看開一點,做人要樂觀!」、「還有很多妹子在等你,又不是只有她一個」。我以為這樣難受的感覺會漸漸消失,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它總會找上我 ,我努力躲避悲傷,直到下一個女孩進入我的生活。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平均會失戀 4 次 ,其中會有至少一次 ,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可以說 ,每個人都曾被失戀困擾過 ,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常地提出分手:女性表示分手的比例為 39%,男性為 37%,共同決定的比例為 24%;男性表示提出分手的比例為 28%,女性為 47%,雙方決定為 25%(Morris & Roman,2015)。因此,男性是更常處在「被分手」的情況中的。在大學裡,愛情這項必修學分 ,能夠拿到學分的人是少數,棄修的、退學的同學又會如
何呢?

以下是失戀、陷入悲傷時常有的反應:

一、感受方面:會出現哀傷、生氣、罪惡感及自責、焦慮、寂寞、疲憊、無助、震驚、思念、解脫、鬆一口氣、麻木等情緒。

二、生理感覺:睡眠困擾、食慾困擾、胃部空虛、胸口悶、喉嚨緊縮、對聲音過於敏感、呼吸急促、全身無力、缺乏活力、口乾及「去個人化」的感覺(覺得周遭人事物都不真實,包括自己)。

三、認知方面:不相信、思緒混亂、沉沒在思念中、短暫的幻覺。

四、行為方面:會出現失魂落魄、社交退縮、夢見對方、避免任何會憶及對方的事物、尋找與呼喚對方、嘆息、不休息地過度活動、哭泣,以及探訪某些地方及攜帶某些物品以讓自已回憶、珍藏對方的物品等行為。

愛的越深、投入越多的人,以上悲傷的感受就會越嚴重。有些研究統計中顯示 ,女性在失戀中的心理、生理痛苦程度是高於男性的 ,女性「恐懼」反應的比率更高,體重減輕或增加也比男性常見得多(Morris & Roman,2015)。但是這就會越難以恢復生活嗎?答案是否定的,一段關係投入程度是會影響心痛程度,但與「復原程度」相關的,是在悲傷時的因應反應(Frazier&Cook,1993),也許是因為男性較難表現自己的悲傷情緒,就像是故事主角與朋友的對話一樣,難以談論悲傷,無法觸及內心,因此在研究中發現女性的復原能力是較好的,能夠傾訴自己的感受,並在失去的戀情中獲得成長。男性的因應方式,也時常是主角所呈現的,以其他刺激活動轉移注意力,這有時是維持生活的可行辦法,卻不是長久之計。

要走過漫長的悲傷療癒旅程,可以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著手(何長珠,2008):認知層面的「對逝去愛情意義之探索與重新建構」,無論關係的結果如何,透過不斷的反思,重新看見這段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建構對這段感情的意義,才能將這些回憶打包,收藏在心中;情感層面的「悲傷負面情緒之表達與接受」,雖然男性在情緒與生理上的影響較小,但仍不是沒有,且時常反應在睡眠上,失戀後容易出現失眠的反應,只有感受當下的情緒、經驗當時的悲傷,才能走過悲傷;最後是行為層面的「問題解決能力之學習與開展」,有些人在分手之後會努力的想要贏回對方的喜愛,或是憤怒地一再打擾對方,又或是不斷察看對方的社群軟體、觀察對方的生活等等,這些方式分散了自己的精力,而沒有辦法投入在新的生活。

一段關係的結束,可能會大大的改變生活型態,該如何重新建立一個人的生活,是需要被用心經營的。反思這段逝去情感對自己真實的意義,不刻意逃避悲傷,最後整理出這個經驗的收穫,迎向新的自己。


參考資料
Morris, C. E., Reiber, C., & Roman, E. (2015). Quantitative sex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e dissolution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9(4), 270.
Tashiro, T. Y., & Frazier, P. (2003). “I’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1), 113-128.
Worden, J. M. (1982/1991/2002).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 A handbook for th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 New York: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