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郁婷
每當談到生涯,便忍不住眉頭一皺,排山倒海的煩惱與迷茫感湧入腦海。
「我是誰?」、「我想要往何處去?」、「我能去到哪裡?」、「我要如何到達?」,接二連三的問題每每都逼得人放棄做答,於是生涯就像低空飛過的選修科考卷,只求 all pass,不求甚解。
自我探索是生涯的地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面對生涯的種種困惑,很多時候是源自對自我了解乃至自我認同不足的緣故。生涯規劃的最終目標,就是活出自己最舒服的樣子,那到底什麼是自己最舒服的樣子呢?
一、對個人了解:個性、好惡、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等等,對自己的了解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留意與覺察,以及事後的反思和統整。
二、對環境的了解:外在所處的環境,譬如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環境會很大部分地直接或間接影響一個人,可能是強制性的(如制度),也可能是潛移默化的(如家庭教育、社會氛圍與文化)。
三、對個人與環境間互動影響的了解:人會塑造環境,環境也會塑造人,當我們了解外在與內在是如何相互影響,便能從中看見我們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譬如什麼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們,將我們塑造成現在的模樣?
一個跟自己重新 Say Hi! 的旅程
若以一本書比喻生涯,「你」是作者也是主角,「生命的各大事件」是故事章節,「生活環境」是故事背景,「人生機緣」是劇情跌宕起伏,「生命核心意義」是故事宗旨。
在敘事取向生涯諮商的觀點中,生涯的建構是一個重組「生命故事」並發展「自我認同」的過程,以 Erikson 發展階段理論來看,大學生正好是處於自我認同對認同混淆(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會發現過去許多經驗與現實的要求都有不適當跟不足的地方,我們嘗試拋棄過往不適用的經驗,試圖補足現在發現不足之處──一方面既要重新評估自己,另一方面又要把過去認同的經驗重新放在一個新的自我形象下重新統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金樹人,1997)。在這樣的階段中,「回顧」、「覺察」與「統整」便是一條通往自我了解的漫長、但也最為便捷的道路。
書寫,在繁花盛開的生涯路上
書寫是一種很好的回顧、統整與覺察的工具,只要一隻筆,一本小冊子,你就可以透過文字向自我探詢,我們得以尋找潛藏於內心深處的聲音與力量,且經由文本的記錄,提供給我們重寫、修改和反覆閱讀的可能,讓我們能在不同的時刻賦予它不同的意義。此外,書寫的形式自由,時間、空間均可自行控制,是一種可以「帶回家」自助使用的自我療癒、自我覺察小幫手。
★透過書寫我們可以:
一、抒發情緒
二、向內與自我對話
三、提供豐富的聯想素材
四、重新理解現在的處境與狀態
五、了解是什麼形成了現在的處境與狀態
六、看見平常容易忽略的細節及自我的不同面向
七、看見一連串平凡事件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與自我的對話──自我書寫
書寫有千千百百種,該怎麼寫?用什麼方式寫?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幾種方式進行。
一、生命故事線
透過生命線的繪製(如右圖),我們可以快速回顧並統整一路走來的重要事件以及對自己的意義,而反覆繪製新的生命線,也讓我們看見生命故事從粗到細、從表淺到深層、從單一事件到核心意義價值的來回激盪(黃素菲,2016)。
二、自傳
自傳核心意義是關於「個人如何成長」或「自我如何演變」的故事。在自傳的書寫中,我們會以時間軸統合各個階段中不同的生命故事,在書寫時,我們與文本中的自我會交互影響,在敘說中賦予過去事件的新的意義,重新構築對於自我的看法(楊郁婷,2018 )。
三、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是一種自由不拘的書寫形式,書寫方式是在「固定時間內」,「筆不中斷」、「文不修改」,快速擷取當下流經腦中的各種感覺與想法,將之動筆書寫成文字。它的目的在於打破我們慣用的理性控制思考模式,幫助我們順利寫出內心深層的感受與狀態,讓我們聽見更多不同的內在聲音。
四、心理位移書寫
心理位移書寫為金樹人教授所創,書寫時,依據我、你、他的順序依序書寫同一情緒經驗事件,依靠三種位格變換的書寫方式調控心理距離。在過程中,我們與情緒事件的心理距離會逐漸被拉開,進而達到抒發、沉澱、整理、反思的療癒歷程。
生涯探索是一生的功課,隨著對自我的深入了解,我們對未來該如何往前,也會漸漸撥雲見日,在旅程中看見新的路徑!
參考資料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市:東華。
黃素菲(2016)。後現代的幸福生涯觀:變與不變的生涯理論與生涯諮商之整合模型。教育實踐與研究,2,137-172。
楊郁婷(2018)。書寫於治療中的開展-理論與實務工作的應用統整。諮商與輔導,38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