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人際互動中的「心裡話」

撰文/張瑩瑩

「心裡話」小故事—26 年的誤會

爸爸離開八年了,這些年來每當夢到他,不是夢到他酩酊大醉打誑語的樣子,就是夢到他與誰起衝突,或是又編了哪些謊言。我記憶裡的爸爸就是一個這樣的人!那一天他又來到我的夢裡,只是這一次,他卻很不一樣…。

夢境裡,我看到國小時的自己,在爸爸面前朗誦著作文:「我的爸爸是一個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又壞習慣一堆的人。上次他跟我約好買超人背包給我,約定那天他卻跟我說他忘記了!」唸畢,我一臉得意瞅了爸爸一眼,卻在看到爸爸表情那一剎那,笑意全失。

沒有以往的強辯或命令我聽話,往昔鐵漢般剛強的爸爸,神情沒落、沮喪,兩行淚止不住的流,淚中帶著愧疚、懊悔、百般的無奈,還有對自己怨恨的表情。他流著淚,緩緩從身後拿出了早就準備好要給我的超人背包!

在看到他拿出背包的那一刻,我的視線也模糊了,淚水如大雨般傾盆而下,我突然領悟:我那些對爸爸的看法,大多是來自媽媽對爸爸的評價,兒時的我聽多後便內化成為自己的想法。然而,對爸爸而言,看到自己的女兒,一口咬定自己是一個爛透的爸爸,他是有多麼的沮喪,也好痛很自己做了這些被女兒稱之為爛爸爸的事。

夢至此,我已淚流滿面的醒來。第一次,我讀懂了爸爸柔軟而易受傷的心。半夢半醒之間,爸爸的身影猶在,我們又說了好多好多話。即使陰陽兩隔,我們的心卻緊緊相繫,我才發現這些年來我有多麼思念他…。

人際溝通是一個複雜的歷程,即使是最親密的家人或伴侶,也不見得能讀懂對方的意思。往往表面字意好讀,但深層流動的情感卻難解。劍拔弩張的外表背後,常常各自藏著十分脆弱,卻又難以言說和為對方所瞭解的心情。常常我們以為自己說得很清楚,對方卻越離越遠;常常我們以為自己看得見、聽得懂,卻都只觸摸到對方外表的盔甲,觸碰不到彼此的真實。

究竟如何才能讀懂人際互動中的「心裡話」?以下提供三個參考步驟:

1. 讀懂自己的「心裡話」

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認為人就像冰山一樣有很多層次,成長過程中,人們會因環境影響而習得應對壓力的習慣方式(稱『求生存姿態』)。然而,這些姿態卻會使溝通更加曖昧模糊。因此,在不順暢的溝通過後,可以先用下列方式釐清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我現在怎麼了呢?」(關心自己)
「剛剛我這樣回應他,那時的我心情是如何?」(覺察自己的表層情緒)
「當他這樣說時,我覺得很生氣,我是怎麼解讀他跟我說的這些話呢?我是覺得他在說我不重要?還是,我覺得他在攻擊我?」(覺察自己如何解讀對方的行為)
「喔!我生氣是因為覺得他在說我不重要。其實,我真正的感受是覺得傷心。」(探索自己的深層情緒)
「為何我先前沒有直接告訴他我很傷心,卻罵了他一頓呢?」(探索自己沒有在關係中表達脆弱心情的原因)
「他對我真的很重要,我好害怕他會跟我說,在他心中我就是這樣一文不值。其實,有時在關係裡,我會覺得自己是渺小而不重要的。」

2. 讀懂對方的「心裡話」

人們常不自覺帶著過去經驗的有色眼鏡解讀別人的行為,所解讀到的意思卻不一定能代表對方做出該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因此,解讀他人之前,最好能先釐清與安撫自己的情緒,再試著客觀揣摩對方的意思。在揣摩時,可以先想像自己就是對方,先想一遍對方的成長背景、個性,然後,在心中模仿對方講話的方式、態度。通常,非語言訊息比語言內容更能傳達出一個人的真實狀態。因此,盡量去感受用這樣方式講話的對方,究竟內心真實的心情是什麼(可運用上列的對話方法)。若覺得旁觀者清,也可以與第三人討論。

3. 讀懂互動中的「心裡話」

關係樣貌常是互動而來的,就像跳雙人舞一樣,一方移動了腳步,另一方也會隨之變換舞步。例如:當一方因對方遲到一小時而大聲斥責時,另一方一開始可能會先開玩笑試圖滅火,但當發現滅不了火斥責依舊,可能會改用更大聲的方式斥責回去。

然而,這些行為背後,一方可能只是想表達:「你放我一個人等這麼久,好像我對你不重要一樣,我覺得好傷心。」另一方只是想說:「看到你不滿意的神情,我覺得好害怕也好有罪惡感,因為當初我曾經承諾要好好照顧你,我真的好難接受和原諒這樣食言的我。」

當「心裡話」能被讀懂甚至說出時,遲到的一方,只要說:「寶貝,你對我很重要,對不起,遲到是我的錯,怎樣才能彌補你等這麼久呢?」等的一方只要說:「知道你依然很重視我就夠了,我剛剛很兇並不是在罵你做錯了,我只是覺得傷心又著急,對不起,我太兇了。」此時,一個原本可能越演越烈的衝突,甚至是關係,即能就此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