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疫情變成你的生活

撰文/龔蕾

農曆春節原本是華人傳遞祝福的日子,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卻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大部分人都曾經或正經歷以下焦慮、慌亂的時刻:最新疫情資訊從新聞或網絡社群上極速湧來,我們內在的恐慌、擔憂也瞬間升起,「今天出門會不會被病毒感染了?」、「疫情何時可以結束?」。

聽說現在口罩短缺了,儘管家中已儲備數量充足的口罩,仍舊控制不住的焦慮,「會不會明天就買不到了?」、「如果買不到口罩,那可怎麼辦?」。
聽到對面鄰居咳嗽一聲,無法專心當下工作,轉而湧起許多害怕,「難道對方是病毒感染者,那我會不會已經感染了病毒?」、「要不要去看醫生?」、「如果去醫院,反而由沒有感染變成感染者,那該如何是好?」。

「慌亂」是正常的壓力反應

爆發至今,中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然成為一個重大的生活壓力事件。人們身處在如此重大的壓力事件中會感到慌亂,是一種正常身心反應。作為一種外在壓力事件,疫情讓人們在情緒、生理上產生反應,也會激發人們產生因應策略。

因為疫情,學校延後開學、留學簽證被拒,學業無法如期進行;因為疫情,航班取消,計畫好的旅行無法如期進行;因為疫情,因病被隔離而無法與親人團聚。當人們試圖將被打亂的生活拉回到原本軌道上,希望一切都能夠像原本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時,就會採用抗爭、奮力掙扎等因應策略。弔詭的是,我們愈是奮力掙扎,內在愈緊張、焦慮,也愈來愈看見:生活已然無法按照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進行。

由此可見,奮力掙扎並不是有效的因應策略,我們需要採用更有效的因應策略。以下將介紹三種無需消耗大量精力、卻能從疫情中釋放自我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轉移注意力

當你迫使自己去直面疫情所產生的問題前,請先試著轉移注意力。轉移注意力並不等於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唯有先轉移注意力,你才擁有時間去撫慰焦慮、慌亂的情緒,累積能量去解決問題,看清問題的本質以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1. 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允許自己與疫情時況保持一些距離,給自己一點時間回到自己,平靜下來。
  2. 試著做些簡單、令人愉快的事情,讓自己收穫一些愉悅的感覺,撫慰自己。
  3. 跟隨平靜的心來思考「下一步」,允許自己將時間拉長,從當下立即可做的、可達成的「一小步」開始,一點點地去解決問題。
  4. 當焦慮、慌亂升起時,記得放鬆身體,避免讓身體隨時都處在與壓力作戰的狀態中。

策略二:保持當下覺察

面對被打亂的生活,每個人都會經驗到焦慮、擔憂等情緒。如何讓這些情緒不再增加更多的心理壓力,可以嘗試四個技術(楊淑智,2012)。

  1. 保持對當下、有目的的覺察,專心去觀察「當下發生了什麼」。當注意力得以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負向情緒就不會像洪水般傾瀉而來,壓倒我們。
  2. 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身體、想法和情緒上,聆聽、觀看「我發生了什麼」。當注意力得以聚焦在身體、想法和情緒上,我們便能夠了解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
  3. 將注意力集中在變化的念頭上,只是單純地觀看這些念頭。念頭隨時在變化,當我們有意識地、單純地觀看它們時,我們便能夠從變動中找到安定的力量。
  4. 從情緒和身體知覺中,區辨出你的想法。讓「焦慮」只是「焦慮」,而不再是「討人厭的焦慮」;讓「咳嗽」只是「咳嗽」,而不再是「令人恐懼的咳嗽」。提醒自己後退一步,只是觀看那些情緒和身體知覺,不加任何的想法判斷。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從情緒、身體知覺中釋放自己。

策略三:如實接納、靜觀其變

生活已然無法按照我們所希望的發展,無常已然是常態。因而,我們需要學習一種不同於以往奮力掙扎的方式。

  1. 如實接納:放下想要掌控疫情的衝動,不受焦慮等情緒影響,只是如實的看見外在、內在所發生的事情。保留讓我們自我療癒的能量,覺察內在智慧,跟隨自我療癒的聲音前行。
  2. 耐心等候:猶如自然萬物,疫情也有其發展規律,在盡人事之餘,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其自然規律,耐心等候。
  3. 虔誠相信:面對重大的疫情,相信宇宙有更大更有力量的存在,能夠帶領我們走向安全、平靜、健康。

疫情,不等於你的生活

身處在疫情爆發期間,我們必然需要消耗許多精力來應對,也必然會經驗一些情緒上、生理上的不舒服反應。然而,疫情並不等於我們的生活。猶如站在山澗觀看溪水,只是單純的觀看與聆聽,水的流動、飄落在水面的樹葉。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將那些因壓力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生理反應看得更清楚,從疫情中釋放自己。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裡,我們會遇到不同的挑戰,也許你可以試著想想看,哪一個態度也許是你目前的功課?而哪一個態度是你想要培育的?也許你會發現,這些態度並非互不相關,因此選擇一個態度,將這個態度帶到日常生活中,也許不知不覺裡,你也會逐漸培養出其他的態度,並且看到正念帶給你的改變。


參考文獻
楊淑智(譯)(2012)。辯證行為治療技巧手冊:學習了了分明、人際效能、 情緒調節和痛苦耐受的辯證行為治療實用練習(原作者:M. McKay, J.C. Wood, & J. Brantley)。台北,張老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