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關心那位陸生

撰文/龔蕾

在地人對陸生來台唸書常感到驚訝,每每遇到陸生都會問「怎麼會想來台灣唸書」。但對陸生而言,來臺唸書是件幸福的事情,因為喜歡這塊土地,所以想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這裡。然而,除夕次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陸續公佈入境政策,短短半個月,陸生的心情就跟隨著這些政策起起伏伏,原本那份幸福感也隨之起伏。

  1. 2020/1/25 起全面禁止湖北省陸人來台,湖北省陸生陷入震驚,其他地區陸生則認為「也許我還可以入境」。
  2. 2020/1/26 起陸生從即日起至 2/9 日暫緩來臺,陸生陷入震驚與恐慌中,「絕對不可能,這不是真的」,「無法入境,我就無法完成學業了」。當然,部分陸生還有一些希望「說不定2/9 之後就可以了」。
  3. 2020/1/26 教育部頒布「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校對陸生管理計畫工作指引」,陸生因「需集中監測十四日」而感到不滿,用多種方式掙扎,努力找尋讓學業繼續的解決方案。
  4. 2020/2/2 起禁止居住地為廣東之陸人入境,2/2 起禁止居住地為溫州之陸人入境,2/3 教育部公告陸生於 2/9 後仍暫緩來臺,2/6 起居住中國各省市陸人暫緩入境,2/10 起限縮直航中港澳航線,兩岸客運航線僅開放四地。陸生自此陷入無助,不得不接受「原本規劃好的學業已然無法繼續」、「目前無法入境」等事實。這時,部分陸生開始聯絡學校,盡力祈求「只要不休學,只要可繼續學業,要我做什麼我都可以」;部分陸生則像失戀的人「哭了三天三夜」,醒過來之後,不做任何掙扎,默默接受當前事實。
  5. 當前,部分陸生在期待「可入境的日子早些到來」,仍懷有一些期盼;部分陸生邀請自己回到當下「現在的我可以做些什麼」,升起安頓身心的力量;部分陸生積極規劃「若長時間內無法繼續,我的生涯要怎麼走下去」,思考面對無常的因應策略。無論是哪種類型,雖然無助、雖然傷心,陸生也不得不繼續走下去。

疫情突發,身在疫區,陸生不僅擔憂害怕自己與家人的身體健康,還因為所屬的國籍、居住地、旅遊史而遭受外界明顯或隱微的差別對待。因為這些事情,陸生的求學生涯受到重大影響,而影響的後果是什麼,除了陸生,無人知曉。縱觀陸生被差別對待的這些原因,不難發現,那些都是陸生沒有辦法掌控的事情。

如若陸生是你的學生、同學、朋友、親人,或是你認識的人,懇請給他/她們一份關懷。讓他/她們知道,即使處在當前困難的時刻,仍然因為有你的存在,他/她們並沒有被臺灣拋棄。你可以嘗試做以下幾件事:

如若陸生聯絡你

因為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而這些事情對陸生所造成的影響太重大了,陸生一個人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他才會聯絡你。懇請您帶著一顆關懷的心,「聯絡」不是責任,也不是壓力,而是一份想要與你重新聯繫(re-connection)的渴望。你無需替陸生解決問題、也無需成為諮商師,你需要做的是,與他/她們重新聯繫關係、保持聯絡。

如果陸生沒有聯絡你,你可以主動聯絡他/她們,表達你對他/她們的關心。

你可以寫信或致電關心他/她們現在的近況,陪他/她們聊聊天。

你也可以問「有什麼地方我可以幫忙的嗎?」,用行動讓對方知道你想要陪著他/她們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的關心是陸生繼續走下去的重要支持力量。

如果陸生跟你抱怨

因為疫情、政策的時刻都在變動中,陸生的情緒也會隨之起起伏伏。誠如上述五個階段歷程,陸生可能正經驗震驚、生氣、憤怒、或無助、難過等情緒。當陸生在網絡社群上跟你抱怨的時候,懇請您帶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傾聽,傾聽語言背後那些說不出的情緒,分辨其正處在哪個階段。可以嘗試以下步驟去傾聽。

多點耐心、聽陸生慢慢說,不打斷整個敘說。對陸生而言,光是有人耐心的傾聽,就有療療的力量。

專注地傾聽,適時通過非語言訊息來表達你對面前敘說者的關注。對陸生而言,專注的傾聽就是一種關心的傳遞。

當陸生敘說完之後,試著用你的語言把對方的敘說再重述一次。切記,不需要添加你的建議,只是純粹的重述就好。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陸生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以「他/她」的位置重新去看見自己所遭遇的困境,進而找到解決方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用你的方式表達對陸生的關心。一則令人開懷大笑的故事,一句樸實但真摯的留言,一首令人感動的曲子,都是傳遞關心的方式。

祝福你平安健康

當你在為陸生傳遞關心的時候,不要忘記關心自己。你可能也會害怕,你的生活可能也受到了影響,所以務必要先好好照顧自己。唯有先照顧好自己,你才更有力量去關心那位陸生。在這特殊困難的時刻,一起來,相互關心。


參考文獻
Kingma, D.R. (1987). Coming apart: Why relationships end and how to live through the ending of yours.CA: Conari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