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找回與自我連結的時刻-如何了了分明地安頓自己

撰文/劉子寬

新冠肺炎的疫情爆發,來得又急又突然,發現新聞開始重複地播報疫情的變化,充斥著確診與死亡人數;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不斷更新防疫政策,持續公告新的禁止措施與規範。當生活中不得不正視這未知的病毒侵襲時,是不是讓我們感受到有些焦躁不安呢?

那我們又如何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下,好好安頓自己,找回與自我連結的時刻呢?

透過了了分明(Mindfulness),可以幫助我們在限制中,找回屬於內在的自由。「了了分明(Mindfulness) 」指的是「帶著覺察(注意力)」、「不評價好或壞」、「清楚知道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是種此時此刻在「當下」的念頭。源自於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在於幫助個人去改變與生活問題相關的行為、情緒、思考及人際模式,也是增進生活品質,及提升與自身連結及自我價值感的技巧!

那到底了了分明是什麼?我們又可以如何去做?

一、了了分明是什麼(WHAT)?

包含「觀察」、「描述」、「參與」三種技巧,在運用時,當下選擇一種來練習。

觀察

把注意力放在當下你身體的知覺

例如:透過眼睛去觀察手上的指紋(它的外觀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有迂迴、筆直的細紋?),用耳朵聆聽海浪的聲音(例如,我聽到海浪拍打在岸邊的清脆聲響),以舌頭來品嚐食物(例如,酸梅有著酸酸甜甜的味道),等感官來觀察。

同時觀察情緒與想法

例如:當我觀察手指上細緻的指紋時,看見每隻手指的紋路都不一樣,有的紋路曲折,有的紋路筆直,腦中則出現「原來手指的紋路都是獨特且不一樣的想法」,此時也發現心中的感受是驚奇的、焦躁的、雜亂的。

練習靜觀

注意當下自然出現的感受與想法,也讓它們能自然的消失,不強求也不控制。例如:觀察手上的指紋時,腦中出現手指的紋路都是獨特且不一樣的想法後,也連帶出現驚奇、焦躁感;在這當下,我讓腦中想法自然的消失,且不努力把驚奇感留下,也不刻意將焦躁感推走,只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繼續觀察。

描述

用文字描述你的經驗,是客觀的,不帶有個人的評價

例如我把「觀察」的體驗,練習用「描述」說出來:「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視覺上,我看見了佈滿著迂迴的紋路、筆直的細紋,心裡感覺驚奇又焦躁的。」

描述

讓自己完全投入正在做的活動裡。

不刻意多想,把注意力放在身上,直覺地投入在當下該做的,盡力做就好。例如:完全投入在欣賞我的手指指紋上,嘗試用不同角度、光線去看,同時也直覺地去感受所看到的感覺,不刻意地去觀察、思考,例如,看著手指紋路,當下就只欣賞、感受手指的指紋就好。

二、了了分明如何做(HOW)?

包含「不評價」、「專一的」、「有效的」三種技巧,而運用時,需要三種同時一起使用。

不評價

只看事實,不評價好壞。

例如:如果我在「觀察」手上指紋的當下,發現充滿迂迴且筆直的紋路時,腦中出現了「我的手指紋怎麼這麼醜呀?」、「不同指紋的紋路好美哦!」等想法,那這就是出現了評價的想法。在這當下,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觀察,並接受評價的想法出現了,但也讓它慢慢自然的消退到不見,不刻意地停留。

專一的

完全專注在當下,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如:當我在「觀察」手上的指紋時,就專心好好地觀察,不分心,也不同時做其他事情,過程中如果分心了,再把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的觀察就好。

有效的

專注在當下情境中的目標。

在當下做適當且必要的事,盡力而為,以解決問題、達成目標。例如:準備要揮棒打棒球時,那我就全神投入在拿好球棒,當球來時,用力揮出打擊就好。

三、如何運用了了分明 (Mindfulness)在防疫生活中?

了了分明地洗手

我將洗手乳塗抹在手上,感受它在肌膚上的觸感,觀察到有密集的小泡泡,也有獨立的大泡泡在手上,過程中不斷地出現又消失著。接著,我開始按照洗手順序,從手掌、手背、指縫間、指背、大拇指、指尖、手腕依序搓揉著,感受著每個部位,那滑順的洗手乳及泡泡帶來的觸感變化,雖然過程中意外分心去猜測這洗手乳的牌子是什麼,但在發現到有這樣的想法出來時,我不評價自己,而是把注意力拉回到洗手的過程,持續地觀察著。最後,我打開了水龍頭,聽見水落下所產生稀哩嘩拉的清脆聲響,觀察手上的泡泡,慢慢被水沖走的變化,數量越來越少,而滑順的感覺也逐漸消失。當我完成了了分明地洗手後,發現自己的心情也更平穩、輕鬆了一些呢。

當我們能夠運用「了了分明 (Mindfulness)」在防疫生活中,了了分明地看新聞、聽音樂、煮菜、呼吸……等,不僅能清楚發現當下自我的想法與心情感受,與自己產生連結,更能夠透過專注在當下,好好地觀察、描述或參與一件事情,體會活在當下的經驗,而非將注意力集中在過去的痛苦或未來令人擔心的可能性,有效的將焦點集中在目前可以做的事物上,在疫情侵襲的焦躁時刻,帶來緩和強烈情緒,及安頓自己的自我照顧效果!


考文獻

田曉寧、李咏庭、周昕韻、林芝帆、林承儒、林誼杰、林穎、陳淑欽、張依虹、張輊竑、葉筱玫、劉珣瑛等譯(2015)。DBT 技巧訓練講義及作業單:辯證行為治療練習。張老師文化。
江孟蓉、吳茵茵、李佳陵、胡嘉琪、趙恬儀等譯(2015)。DBT 技巧訓練手冊:辯證行為治療教學(上)(下)。張老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