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沛頤
當撐著傘走在人群中,彷彿會在一把把傘下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看到人們在傘下走著、停留、為了和誰多說一點話而錯過了公車、共擠一把傘的朋友、看著鞋就知道傘下是誰的交情、避開所有視線急促前行的腳步…,這些傘和其中的我們在人際的交會中旋轉、交錯,當兜了一圈又一圈後,我們又回到自己的傘下,這時的我們可能感覺安心愉快,也可能感到孤寂和空盪。傘下的我們有時候因為覺得自己不被了解、沒有人懂,而感到孤獨;有的時候又在和他人的比較下覺得自卑,感到脆弱卻難以訴說,原本覺得還不錯的自己,就縮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看不見了。
「孤獨」和「脆弱」總給人不太好的印象,人們不太談論也許是因為它們經常隱含著一些恐懼和不安,所以就先放著,直到沒有了感受、也失去了力量…,因為當我們麻痺某一些負向感受的同時,也可能麻痺了自己對快樂或幸福的感受力。那我們又該拿它們怎麼辦呢?也許以下的練習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接納自己的脆弱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處在充滿競爭和比較的文化底下,我們似乎永遠感到不夠:不夠漂亮、不夠優秀、不夠有錢、不夠成功…,永無止盡的追求,換來的卻只是更多的匱乏。當我們累了想休息的時候,又總是特別容易接收到那些「還不行喔,這樣會和別人差距更大」的暗示或訊息,所以不可以停下來,想要休息或中止時還可能充滿罪惡感,或對自己感到厭惡。
因此,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一下子會有很多自卑的情緒和感受湧現,這是內在難以和他人訴說的脆弱,好像一讓別人看見就會覺得丟臉、是自己太軟弱,所以想牢牢地把它們關在心房。它靜靜地待著,卻真實的包覆著你。如果你感覺到脆弱,請先不要將它們驅逐,也不要批判這樣的自己,允許它們在你的身體和感覺裡停留,當你願意去感受和碰觸時,比較不用耗費心力對抗它,心裡的空間變多,它們便能在那裡流動和舒展。當你看見了這樣的自己,就有機會與自己對話並照顧自己。
看見「夠好」的自己
然而,當我們看見了自己的脆弱,或許會覺得很不安,部分不安的原因是認為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還不值得擁有愛,會在關係中感到不安、對自己的價值懷疑、也對自己的狀態感到焦慮。有時候,我們誤以為對完美的追求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其實那是希望別人看到「我」的盲目追求,而因此迷失了自己…,因為沒有人告訴過我們:即使你不完美,也值得被愛;我們之所以被愛並不是因為完美,而是「我們是誰」;自己的價值並不需要透過任何條件去證明。
所以,當你覺得挫折、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試著包容這樣的自己,持平的看待這些痛苦的情緒,不壓抑也不誇張,用你對自己愛的人說話的方式對待自己、陪伴自己。當你發現內心充滿自我責怪的語言時,試著把那些話語從「擔心別人怎麼想」轉變為「我已經夠好了」,欣賞自己的不完美,或許會發現正是它們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因為脆弱而想躲在自己的世界,也體諒這樣的自己,因為通常我們感到自卑的時候都想這麼做,但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就試著走出去,和你信任的人分享心裡的感受和經驗,他們因為我們的脆弱而傾聽、關愛我們,我們也因為脆弱而和他們有了連結和歸屬。
真正重要的東西需要用「心」體會
這是《小王子》帶來的啟示,小王子希望飛行員為他畫一隻綿羊,「你要的綿羊就在這裡。」看著這個箱子小王子雀躍不已。我們雖然用肉眼看不見箱子裡的綿羊,但卻能感受到牠在裡面睡覺的樣子。我們常常被外在條件所束縛,希望有明確可掌握的關係,並且需要絕對的安全感;我們渴望自由,但又被自己的追求限縮而動彈不得、伸展不開。
當這個世界變得太快的時候,我們追著追著就忘了自己,而沒有發現原來我們要的答案可能就在仔細傾聽和沉澱中;我們需要看得見的成就和認同,但忘記有很多重要的東西是無法具體衡量的,也是肉眼看不見的。當我們從人際關係裡回到自己身上,可能會在各種條件的比較下覺得匱乏,但當我們把眼光從外在條件的比較移開,我們也可能因為被滋養、被溫暖而覺得富足,試著學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而有新的理解。我們沒有辦法給別人我們沒有的東西,因此,嘗試保持開放的心去練習自我接納,也就越能同理和善待別人。當自己對愛和歸屬的感受越真實時,就無關乎那些外在的成就和看得見的東西。
雖然,我們都曾經感受到孤獨,認為它看起來很冷酷,卻又無法避免;我們也曾以為脆弱的自己不堪一擊,但其實它們都像日常的友人陪伴著我們,也因為我們真實的存在而存在。
我們不是要避開孤獨與脆弱,當它們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和它們在一起、和自己在一起,和不安、害怕的自己說說話,陪伴著自己,聽見自己的聲音。
參考資料:
布芮尼.布朗(2013)。脆弱的力量。台北:馬可孛羅文化。
聖修伯里(2007)。小王子。台北:核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