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路上停看聽,危險情人請遠離

撰文/許君華

阿明在高中以前沒有成功的戀愛經驗,因此非常期待在大學時期能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小惠,認定她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女,展開強烈的追求攻勢,希望能擄獲小惠的芳心。而在追求的期間,阿明每天送早餐、三不五時送小禮物或邀請出遊,終於兩人展開戀情。在談戀愛的過程中,阿明會不斷檢查小惠的手機或電腦訊息,看到小惠與其他異性有疑似親密的互動時,便為此不斷爭吵,甚至在一次情緒激動之下還動手推了小惠,讓小惠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危險情人」的徵兆

在新聞媒體報導中,有時看見校園感情事件加害者以男性居多,是什麼造成此差異呢?現代婦女基金會曾為此統計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男性因為無法處理「被拒絕」、「不被愛了」的情緒,另外有些是因為嫉妒。也有學者指出,加害者男女都有,只是面對負面情緒、被拒絕或遭遇挫折,會啟動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因此,我們如何辨識危險情人,並避免讓自己談感情的同時陷入危險之中,盡可能將傷害降到最低,便是需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危險情人無關年齡、族群、性別等,很可能上一秒還是親密愛人,下一秒就變成了危險情人。要如何避免陷入危險之中,或許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儘早辨識:

一、 情緒方面—強烈的情緒轉變

例如:一下子很開心,一下子又因為其他事而惱羞成怒,又或者因為小事,動不動破口大罵,情緒陰晴不定,無法自我穩定控制。與人互動時,情緒冷漠,缺乏同理心。

二、 想法方面—思考缺乏彈性,容易堅持已見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容易過度批判事情,要求對方以自己的意見為主。例如:對伴侶充滿貶抑歧視,不容易溝通與妥協,常會尖酸刻薄辱罵伴侶,也有強烈的佔有欲或是控制欲。

三、 行為方面—待人處事常衝動行事,用暴力解決問題

抗壓性較低,較無法忍受挫折,習慣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生氣時搥牆壁等方式來傷害自己,或者被激怒後易有攻擊行為,例如:有肢體、言語、性暴力、虐待小動物。

若有上述類似行為,都可能是危險情人的徵兆,都會讓人身心飽受壓力。
兩人情竇初開,在浪漫的氛圍下,或許阻礙了清晰的思考能力,因此無論是在確認關係前,或是已在關係中,我們都應該要慢下來,多觀察對方的為人,以及他的生活圈,感受一下兩人之間互動帶給你的感覺,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將自己放在客觀的第三者角色,避免錯估情勢。此外,也可以多與信任的親朋好友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或許也能對自己有所幫助,避免陷入危險之中。

我的另一半是危險情人,怎麼辦?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期待能好好談一場戀愛,享受愛情的滋潤,為人生增添精彩。萬一自己的另一半似乎有符合危險情人的特徵,該怎麼辦呢?該繼續在一起?還是分開呢?答案沒有對錯,若能在深思熟慮下決定,都是好的決定。

當自己希望兩人能一起走過這場愛情的風雨,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例如前往校園學輔中心或社區諮商機構,進行個別或伴侶諮商,幫助彼此在這段愛情路上能夠走的長遠。

若是想要與對方好聚好散,該注意些什麼呢?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正面衝突,激怒對方,以免陷入危險,要讓自己處在安全的環境,再和信任的親友討論和平分手的策略。如何好好的說分手?以下以「人、事、時、地、物」提供參考:

一、人:

  • 評估對方的危害程度,例如:過去如何處理分手經驗、有無暴力或情緒急劇轉變的紀錄等。若評估過後危險性高,就需要更謹慎與親朋好友討論安全計畫,必要時可先向警局備案。
  • 以溫和的態度漸漸淡化和對方接觸。例如:見面、聯絡的時間和頻率拉遠,降低,以漸緩對方情緒衝擊。在這段時間也不要與其他人有太曖昧的舉動,避免引來危險。

二、事:和信任的親友或老師演練分手情境。自己先思考分手的理由,說法盡量中立,以減少傷害,以及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狀況,討論及演練因應對策。

三、時:最好安排在白天進行,並確認對方是身心穩定的狀態,或未經歷重大壓力事件,好讓雙方都能在情緒平和下來談分手

四、地:選擇分手的地點最好在明亮的公共場所,也可請親友或老師一起陪同前往,以確保個人的安全。

五、物:觀察對方是否具有危險物品或器械,與對方保持距離,一旦發現對方情緒激動或有動手的情況,儘速離開現場。

危險情人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無法進行單一歸因,所以事情的發生,並非是因為自己沒有當一個稱職的另一半所致,感情糾紛的發生也並非全是自己的責任,遇上危險情人不是你的錯!

在愛情裡,我們總期待自己的努力能夠感動對方,讓戀情開花結果。然而,當傷害大於愛時,或許我們可以適時傾聽內在聲音,如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先在這段關係中按下暫停鍵,找個信任的人一起討論,別讓自己獨自承受這些折磨,必要時可尋求法律協助。不論最後的選擇是轉身或是繼續留在關係中,這都是不容易的決定,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成長茁壯,愛的甜蜜也愛的安全。


參考資料
姚淑文、溫筱雯(2011)。開心談戀愛理性談分手—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手冊。台北:內政部。
陳莉玲(2013)。分手創傷與分手暴力之性別研究。育達人文社會學報,9,第 25-4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