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焦慮掌控了你的人生— 4 個步驟教你遠離焦慮

撰文/張菀軒

凱特時常在上班的時候感到頭痛,無法完全的專心的完成手邊的工作,因為她總是憂慮著自己的孩子們。她擔心他們會不會被欺負?回家的路上會不會受傷?在學校是否一切都順利?

瓊恩明天要期末考,他卻在床上翻來覆去,並且徹夜難眠,雖然考試的範圍他都已經詳細的複習過了,但是他就是沒辦法停止擔心,深怕明天的考題是他從來沒有練習過的。

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感到焦慮的時刻。大家的焦慮劇本有著大同小異的主線情節,而且結局大多不甚理想:「如果我沒去接孩子,他們會不會遭遇危險?」、「假如明天考試出現了我沒見過的題目怎麼辦?」、「萬一事情不如我預期該如何是好?」…這些負面想法掩蓋了我們的注意力,進而威脅到我們的安全感,因此讓我們陷入了恐慌。焦慮讓我們感到害怕,驅使我們去擔心一大堆沒有幫助或是沒有必要的事物。

焦慮是甚麼?

我們與生俱來就擁有一套敏感系統,焦慮是這套系統的主要反應,它可以讓我們不會受到傷害,並且對於危險保持必要的警覺。然而,當焦慮過度反應時,卻可能將我們陷於不利之地,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事實上,只要我們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好適當的準備,就不需要為了錯誤的危機進行不必要的武裝,進而讓自己過得簡單而美好。

四大步驟: 克服焦慮想法、創造理想人生

焦慮故事的情節常常會在我們心中逗留許久,並且不斷放大,所以在我們腦海中播放的劇情可能比實際上所發生的問題更為嚴重。不過,透過練習,我們是可能擺脫「放大問題」的這個部份的,只要讓焦慮與我們共處的時間越短,引發的困擾就會越少。

步驟一:暫停並且重貼標籤

首先,先慢下腳步,停一停,想一想。思索這些負面想法裡的聲音:這些事真的會發生嗎?發生的機率有多大呢?能夠整理訊息並且提取真正重要的部分,並且告訴自己事情沒有想像的這麼糟糕,這就是重貼標籤。我們不需要在這些焦慮的訊息上貼上緊急或誇大的符號,而是重新將它們標示為反應過度的假警報。當然一開始做起來並不容易,但是如果能持續進步,這個步驟會漸漸拉開我們跟焦慮想法之間的距離。

步驟二:具體化

利用具體地思考我們焦慮的事情,將問題的範圍縮小,進一步實際地評估事情真正會發生的走向。我們很常在焦慮當下,把事情的嚴重性過分地放大,所以這時候就應該冷靜地釐清事實,把想像中的嚴重程度降低,並且聚焦到具體事實上。如此一來,我們所焦慮、擔憂的問題就不會像一開始那樣龐大而複雜。

步驟三:找到最佳的作法

在前一個步驟中,我們縮小了問題的範圍,並且學習到別讓自己因為焦慮投射出來的巨大陰影而分心和害怕。現在,我們應該從不同的制高點來檢視問題的情境,並且請教我們崇敬或是信任的人,請他們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進而加入解決的方案中。這麼一來,我們就替自己創造出了更多不同的選擇。如果我們能用開放選擇的心態去回應恐懼或不確定性,我們就能越快重新調整心智選擇出最佳的回應模式。

步驟四:展開行動

最後一個步驟,學習釋放我們自己,脫離困住我們的泥沼,往新的方向前進。在前三個步驟中,我們已經重新標籤了焦慮的問題,並且具體化問題真正值得關注的部分,然後,求助有經驗的人,得到從各種角度分析後的解決方法,此刻,我們應該勇敢地展開行動,去處理讓我們焦慮的源頭。就算有再好的想法,呆坐在原地是無法改變一切的,唯有採取行動,才能徹底改善我們的生活。在反覆的練習過後,我們學會跳脫無助益的思考模式,進而使用更為恰當並且精確的觀點來面對人生中每一個問題。

遠離焦慮,重新讓自己的人生展現美好

當我們學會降低深陷焦慮情緒中的恐懼時,我們會發現如果能少花時間去煩惱一些不必要的問題,我們就能更自由自在地運用時間在與他人的相處上。當我們學會打開視野,從狹隘的危險中逃離,人生也就會更加開闊。其實美好的人事物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過去我們太容易被焦慮所左右,沒有喘息的空間與時間去欣賞人生中喜悅的時刻。長期的焦慮會使我們寂寞、覺得被孤立,讓生活被覆蓋在愁雲慘霧之下。只要我們能夠從焦慮中解脫,會讓我們有更多心思去關懷這個社會,也更加願意去關懷身邊的人們。我們不僅是自己生理與心靈的守護者,也能感染整個社會散發出正向的美好氛圍。


參考資料
焦慮是戒得掉的:不再自己嚇自己的四個練習(2014)。塔碼.強斯基(TamarChansky)。台北:三采